
为铭记历史屈辱、缅怀革命先烈,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挺膺担当,2025 年,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新副教授,举办 “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青春挺膺担当 —— 纪念九一八事变 94 周年专题讲座”。全院数百名大学生现场聆听,共同回溯民族过往、审视当下发展、展望未来征程,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筑牢爱国情怀。

讲座开篇,刘新副教授以 “中华民族的昨天 —— 雄关漫道真如铁” 为主题,带领师生重温民族历史的厚重与沧桑。他指出,华夏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,历史上长期占据世界经济核心地位 —— 据以美元计价的购买力统计,1820 年清朝 GDP 占世界 32.9%,稳居全球第一;北宋时期人均 GDP 近 3000 美元,远超同期西欧的 400 多美元,《清明上河图》更是生动印证了当时的商贸繁荣。

然而,近代以来,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屈辱境地。刘新副教授通过详实史料,细数民族伤痛: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,清军虽兵力占优却惨败,被迫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辽东半岛、台湾岛等领土,赔偿白银 2.3 亿两(相当于清朝 3 年财政收入);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,仅 1.8 万联军便攻陷北京,1901 年《辛丑条约》迫使中国赔偿白银 9.8 亿两,加上其他不平等条约,累计赔款达 13 亿两,相当于晚清政府 16 年财政收入,20 个国家在中国设立租界,海关主权被攫取;1931 年 9 月 18 日,日本关东军制造 “柳条湖事件”,炮轰沈阳北大营,短短 4 个月东北全境沦陷,14 年殖民统治下东北人民饱受奴役;南京大屠杀中,日军的残暴行径更是成为民族难以磨灭的伤痛,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的话振聋发聩:“自甲午战争始,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,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那样在南京屠城。”

“忘记过去,就意味着背叛!” 刘新副教授引用列宁的名言,强调近代中国并非只有屈辱 —— 从鲁迅弃医从文 “救治国民精神”,到钱学森、邓稼先、钱三强等科学家冲破阻碍归国报国,约里奥・居里 “要反对原子弹,就要有自己的原子弹” 的嘱托,正是一代代民族精英的抗争与觉醒,为民族复兴埋下火种。针对 “中国何时超过美国” 的疑问,刘新副教授引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及国际智库预测:2020 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达美国的 70.4%,国际机构普遍预测中国将在 2028 年至 2032 年间实现经济总量超越,这是 1895 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来,首个国家有望对其形成实质性超越。
同时,他也客观分析了当前挑战: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中美博弈加剧,美国加速推行 “印太战略”,退出《中导条约》,对中国发展进行遏制;俄乌冲突、巴以冲突等国际动荡持续,“黑天鹅”“灰犀牛” 风险并存。“但今天的中国已不是 120 年前的中国!” 刘新副教授以 2021 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杨洁篪 “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从实力地位出发谈话” 的表态为例,指出中国已划出中美关系三条红线 —— 不挑战中国制度、不阻挠中国发展、不侵犯中国主权,歼 - 20 战机、东风系列导弹等国防力量的提升,更让 “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”。

讲座结束后,现场大学生纷纷表示深受触动。“通过讲座,我更深刻理解了‘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’的含义,也明白了当代青年的责任。” 一名参与讲座的学生说,未来将以钱学森、邓稼先等先辈为榜样,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用实际行动践行 “挺膺担当” 的誓言。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,更是一次精神洗礼,为四川科技职业学院青年学子厚植爱国情怀、明确奋斗方向写下了生动注脚。
